金沙集团1862cc成色(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疫病防治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与防治

信息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27  发布时间:2024-05-27

      近年来,霉菌毒素导致的家禽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难以治愈,几乎所有的养殖场都会遇到。能引起鸡群很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鸡群免疫力低下,同时影响了饲料的转化率导致料蛋比、料肉比偏高,给养殖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霉菌毒素给家禽养殖带来的不正常现象:

1、免疫程序不变,疫苗按规定防疫,可是抗体水平上不去。

2、饲料配方不变,原料不变,但饲喂后料肉(蛋)比出现时好时差的情况。

3、霉菌毒素是“底色病”,由于它的存在,导致其他病易感性增强、疾病频频发生,病理变化和症状并不典型,治疗效果差。

(二)饲料中检出霉菌毒素严重超标的种类:

当前,全价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的饲料和原料,检出率均在90%以上,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高达100%,其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三)霉菌毒素主要危害及表现:

1、各种毒素的强腐蚀性可引起不同程度口腔溃疡,嗉囊炎以及痂膜性、溃疡性、增生性腺胃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拨离,角质膜增厚及角质膜下形成溃疡,脆性增大,肠粘膜出血,粘膜脱落,坏死。消化道发生炎症,影响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料肉(蛋)比提高,生长发育不良。

2、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能抑制色素的代谢和沉着,加之肠道对色素的吸收障碍引起喙和爪着色不良、发白。

3、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以及因前期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因脂肪聚集呈黄色,有橡皮肝的感觉。胆囊发炎。

4、霉菌毒素可使采食量的下降造成营养不良使母鸡性成熟延迟,孵化中引起胚胎的死亡。

5、种鸡的霉菌毒素中毒极易造成后代肌胃的损伤,同时使肠道病早发,后代生长障碍。

6、毒素对肝脏的损伤使肝脏对糖元的储备减少,同时对胰腺的损伤使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因而霉菌毒素中毒往往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症,通过饮用葡萄糖往往无效。

7、毒素中毒引起的肠道病使机体对维生素E的吸收减少。同时单端孢霉毒素减少了VE在禽血浆中的浓度。VE的缺乏可阻碍肠内脂肪的消化,对胰腺的影响造成胰淀粉酶和脂酶的缺乏使脂肪的乳化过程受到影响而引起脂肪的消化障碍

8、霉菌毒素对硫胺素(VB1)的利用和破坏容易造成硫胺素的缺乏,加之毒素对神经的损伤使禽出现神经症状。

9、毒素对肾脏的损伤可使肾小管变性而导致痛风,雏禽的痛风病与种禽的霉菌毒素中毒有一定的关系。

10、多种霉菌毒素可影响软骨的发育,使禽腿发生内翻和外翻,出现瘫痪。

11、霉菌毒素对血管壁的损伤使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使腹水症多发。

12、霉菌毒素对免疫器官的嗜性使免疫器官受损而萎缩,严重影响免疫。

(四)主要霉菌毒素分别对家禽的危害:

1、T2毒素(镰孢霉菌产生):具有腐蚀性,可导致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粘膜坏死,引发胃酸分泌失常。

2、呕吐毒素:侵害胃肠引发肌腺胃炎(腺胃壁薄、如口袋)、刺激肠道粘膜发炎,破坏了肠道正常的生理结构引起坏死性肠炎、吐水等现象。

3、黄曲霉毒素:侵害肝脏,引起实质器官出血霉菌肝),同时,提高对腺病毒、弧菌性肝炎、戊型肝炎的发生。

4、玉米赤霉烯酮:侵害卵泡、输卵管,导致生殖系统发育慢,产能低,破蛋多,倒冠等。

5、赭曲霉菌毒素:侵害肾脏会抑制尿酸排出,导致尿酸盐沉积、肾肿大,肾纤维化及其他毒素无法排出。导致免疫力低下,出现贫血现象

6、烟曲霉毒素:侵害胃、肠道,粪便如煤焦油(烟油)稀便。

(五)霉菌毒素的来源

1、空气环境中的霉菌产生;

2、饲料中的霉菌产生:

1)植物特别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

2)饲料贮存不当:

3、饮用水的霉菌产生。

(六)针对霉菌毒素对的防控措施:

1、定期使用脱霉剂

 脱霉剂的种类,当前,脱霉剂有物理吸附类如蒙脱石,酵母细胞壁、生物降解类和复合类,最实用的还是复合类,一般由酵母细胞壁、生物降解脱霉剂、葡萄糖酸化霉组成,拌料饮水均可,如脱霉传奇,同时,对水线的清理也有一定的好处。

2、选择--储存好饲料的原料。

选择玉米水分在14%,容重最好在710g/L-720g/

Baidu
sogou